• 【师说教研】在课程研究中迸发生命成长活力(一)
  •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22-02-05

课程研究是提升教师课程育人水平的重要渠道,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创新实践,更是整体提升教师课程研究水平,广泛挖掘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的真实学习,推动271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方式。

课程研究开展已经三天,圣卓老师们不忘初心,珍惜机会,专心研究,享受学习,全力提升专业素养和课程水平。下面,请大家来看一下他们在课程研究中的收获吧!


语文学科教师 秦凤杰

转变认知,专注目标,投注热情,积极成长!

图片

本次的课程研究,要求我们立足学科本质,彻底打通对单元重构的认知,整体设计每一个学习阶段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过程实施与学习领导力提升;郑桂华教授还建议,在学程设计尤其是学习活动的设计中,要实现单元共性和单篇个性的结构化。在之前我们的设计中,可能过多地注重了体现单元的整体性,却忽略了文本的独特性,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来解读挖掘每篇文章的个性不走空?如何在活动设计里,通过搭建合理的支架来彰显出每篇文章的独特性又能扣住单元的整体性,是接下来我们研究的一个重点

在本次的课程研究中,我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自己思维认知的转变。面对这次的课程研究,我是被动完成,还是主动成长?我选择主动成长。没有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教学质量;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成长;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学习创造。课程研究就是引导我们自我解决教育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让我们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解决,在研究中实现成长!


数学学科主任 展雪

主动学习,用心去做!

本次课程研究重点是以大单元整体学习为核心,以学生思维方式训练为主攻方向设计学程。王教授指出在设计学程时要抓住数学最本质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要先研究每个单元的学科大概念与课程大概念,创设真实目标,由里到外进行任务设计,学习活动的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关注四个阶段之间螺旋上升的逻辑。

在本次课程研究中,所有的老师认真学习,激烈讨论,积极研究,对学程设计思路反复推翻,反复创新,力求完美。这是思维的碰撞,更是智慧的共享。通过本次课程研究,我们对大单元整体学习以及数学的学科本质有更充分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对大单元整体学习的落地有了更充分的思考,研究的过程也促进了思维方式的转变,我们前行的路方向已经明晰。


英语学科教师 张辛夷

单元是一个包括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的学习单元。

图片

在寒假课程研究,通过专家培训、样张学习和个人实践,我对英语学科大单元整体学习的理论依据和具体实践有了新的认知。

单元不是有关某个话题的几篇课文的集合,而是一个包括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的学习单元。单元内几篇课文围绕一个主题意义、从不同的维度展开。英语课程应该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学习的核心任务,并以此整合学习内容,引领学生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而单元内语篇是以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为主线编排的,几个语篇放在一起重点练习某种技能,这方便老师们设计听说、读思、写作等课型,却不利于学生提炼主题意义。因此,分析单元结构、提炼主题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研读各个语篇的内容,分析语篇体现的主题意义,把不同的语篇整合在一个个小主题下,然后探究各小主题之间的关联,整合提炼单元的主题意义。

英语课程研究任重道远,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而应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当在新课标的理论指导下解决问题,在课改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物理学科主任 祝金杰

又是一次课程研究,又是一次精神大餐!

图片

在李春密教师和张主任的指导和带领下,在学校领导的陪伴和关心下,我们通过课程研究又得到提升和洗礼。

李春密教授指出对于学习目标应该符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要体现学科素养的四个方面: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如《简单机械》整体感知部分学习目标解读:1.研读文本,结合生活中的使用经验归纳出杠杆的特点,构建杠杆模型并准确画出五要素(体现物理观念)。2.通过实验,说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总结两者在力或距离方面的优缺点,解释其实质。(体现科学探究)。3.结合运沙上楼过程中的做功分析,说出对机械效率概念的理解,构建单元结构体系,找出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实例。(体现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了自己在课程研究方面的一些不足,我们需要尽快地学习提升,借这次活动机会,不断提升,不断成长。


化学学科主任 杨俊杰

每个目标任务到人、到事、到地点、到时间、到位到岗。

本次课程研究,集团、学校、学科层层发动,组织有序,专家水平高、各种活动科学、人性设计,专家指导、个人研修和活动锻炼融合,每个目标任务到人、到事、到地点、到时间、到位到岗。

化学团队自觉、认真参与,对中考、高考有了新的认识,对单元总目标和四个阶段目标的螺旋上升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学程编制思路有了新的认识:要以“立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课程研究和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编制。编制思路:学生走向哪里 学生从哪里(学习目标)→出发(学生的起点、知识、能力、态度)→如何带领学生从起点到终点(学习过程)→选用什么学习条件帮助学生学习(学习方法、情境、271BAY)→如何知道学习目标是否达到(学习过程、结果测量与评价)→学生走向哪里(学习目标)。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 李慧洁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图片

在课程研究中,张莉老师的报告中多次强调学科核心素养不是纸面上硬生生的文字,而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一生的能力显现和品德涵养。我们本次学程文本的创编和271BAY资源的选择也要格外向这方面倾斜,除了让孩子们运用所学完成学习活动之外,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在完成活动过程中活跃思维方式、培养公民意识。

赵校长指导说,一定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任务。我们的团队多次会商打磨,借助信息媒介,汇聚参与学生的智慧,让学程文本最大程度地实现从“有意义”到“有意思”的转变,让孩子们去做,去亲身体验,从而在做中学,在做中感知,在做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主任 李迎运

智慧碰撞解困惑!

经过这几天的寒假课程研究,我收获很大。通过与专家的交流、集团学科主任的指导以及各校老师的思维碰撞,解决了很多在学程创编中存在的困惑。

第一,课程大概念、学科大概念的提取,需要借助课标把握清楚,体现本单元的核心重点。

第二,情境不仅仅只是一个导入,而是要贯穿整个学程,支撑整个大单元的所有内容,真正让学生进入情境进行深度学习。

第三,任务的设置要引发学生高阶认知,同时体现层次性,不同层次的任务灵活设计,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因材施教

第四,评价预设要以核心素养为重点即从学业质量角度进行设计,而形成性评价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设计,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第五,作为历史老师,要遵循严谨的治史原则,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打破固有思维,突破原有知识束缚,以学生学习领导力提升为出发点,以有效实现课程的育人价值为立足点,锁死目标,以高质量研究换来高质量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