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7岁青少年新冠疫苗接种温馨提示
  •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21-07-30

图怪兽_7bb7268065097d5cbb0de956b1edffc5_88561_副本.jpg

各位家长、同学们:您们好!

当前,全球范围内新冠疫情仍呈扩散蔓延趋势,我国局部地区先后发生本土聚集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持续存在。接种新冠疫苗可有效降低新冠病毒感染和发病风险。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虽然以轻症居多,但部分仍可能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

前期,我国对18岁以上人群开展了新冠疫苗接种,截至2021年7月25日已累计接种超15亿剂次,我省接种也超1亿剂次。临床试验数据评估证明新冠疫苗对于3-17岁人群也是安全有效的。按照国家卫健委的统一部署,我省将于8 月初开始,按照属地管理、就近方便、知情自愿、保障安全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为15-17 岁开展新冠疫苗接种。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一、接种人群及进度安排

15-17 岁人群,8月上旬完成第一剂次接种,8月完成全程接种。

12-14 岁人群,8月完成第一剂次接种,9月完成全程接种。

9月对应接未接的12-17 岁人群查漏补种。

二、组织形式

在校学生:具体接种安排由教育主管部门指导学校通知。非在校人群:由社区组织或个人预约接种。

三、接种疫苗及免疫程序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批准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生物)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兴中维)生产及分包装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在3-17岁人群中紧急使用。全程需接种2 剂,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 周,第2 剂在接种第1 剂的8 周内尽早完成。

四、接种禁忌

未成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症与成年人群是一致的。儿童如有以下情形,不能接种新冠疫苗:

(1)对疫苗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

(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

(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

(5)经接种工作人员评估,认为不适合接种的其余情况。

五、不良反应及处理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绝大多数为一般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局部反应,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反应。通常这类反应会随着时间推移自行消失,无需特殊处理,第2剂可以照常接种。

但是,仍有个别人对疫苗成分过敏,如果接种第1剂新冠病毒疫苗后出现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反应者,或者出现其他属于接种禁忌的情况,不建议接种第2 剂。

六、接种前后注意事项

18岁以下人群接种需要监护人全程陪同,并携带监护人及孩子身份证件;全程做好戴口罩、一米线等个人防护。

(一)接种前:监护人需要了解新冠疾病和新冠疫苗接种相关知识,为儿童带好相关身份证件(身份证或户口本),如有接种证亦请同时携带;接种前避免孩子空腹、劳累,提醒孩子当天穿宽松的衣服方便接种。

(二)到达接种点后:接种前要如实告知接种医生受种者健康情况和接种禁忌, 通过医生评估且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才能接种;接种后要在现场留观30分钟,确认没有异常方可离开;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三)离开接种点返家后:孩子如果出现不良健康情况,要向接种单位报告,并及时就医;1周内孩子要清淡饮食,好好休息,避免过度运动和劳累。



接种事宜提醒

1. 接种前避免孩子空腹、劳累,孩子当天穿宽松的衣服方便接种。

2. 本人及家庭成员近14天内有发生本土疫情地区或境外旅居史、与上述来人有接触史的学生,暂不到校进行接种。

3. 对潍坊市外居住的学生,第一剂次一律在当地接种;潍坊市内不在奎文区居住的学生,可以到学校指定接种点接种,也可在居住地就近接种。

4. 每名学生需1名监护人全程陪同接种,学生与监护人都要携带身份证进入指定接种地点。

5. 接种预检前,家长和学生要共同签写知情同意书,接种后要向接种点索要接种证明(盖有接种点公章)。

6. 接种证明须妥善保管,秋季入学后交与学校进行核验和统计。

7. 学生和监护人在接种、留观时要全程戴口罩,保持2米以上距离,做好个人防护,服从接种点工作人员管理。观察30分钟后,无异常反应的家长和学生及时离开,防止人员聚集。

8. 接种后24小时内,学校要做好电话回访,配合监护人做好健康监测,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并做好统计上报工作;监护人要做好学生接种后的24小时健康监测,避免出现单独行动及无人监护的情况。期间学生如有不适,要及时就医并向学校报告,学校要将有关情况立即报告教体局。

9. 区疾控中心设立咨询热线 0536-8226973,学生和家长可咨询有关禁忌症、异常反应等问题。